關乎設計的終極答案
汽車設計,是否有過終極答案?
站在設計師的立場,經典與現代的比例平衡或許至關重要
身處工程師的角度,賽事與民用的性能界線必將引爆風潮
也許沒有人可以真正說清到底什么是汽車設計的金科玉律
然而大相徑庭的成功背后往往潛藏著頗為相似的某種共鳴
是信仰,是理念,責任或愿景
一切優秀設計,都從它們開始
當我為 2022年的第一本《汽車之友》構思這篇特別策劃的時候,我曾非常認真的問過我自己:到底什么,是我眼中的好設計?
說句實話,在開過數百臺車,體驗過設計層面太多的經典與創新之后,這個問題的答案,遠比想象中來得復雜。
無論是電動紀元科幻感愈發濃烈的先鋒設計,又或者是燃油時代引領各國風潮的主流美學體系,當你離開山腳,向著“汽車設計”這座山峰的高處攀爬,一種近乎從二維平面跨越到三維空間的視野躍升感,隨著我體驗過車型數量的攀升而愈發宏偉壯闊。唯有站在永無止境的“上帝視角”時,我們才能真正體會到個人認知的局限與渺小。而這,就是我作為汽車媒體人所得到的,對于設計之于體量層面的敬畏感。
可若是僅止于此,我也就不會寫下這段對于“好設計”拋磚引玉的個人洞見了。面對媒體人視角下“高山仰止”的體量認知,我在這些年購買多品牌車型時具象而長情的產品體驗,或許可以從汽車消費者的視角,與汽車媒體人的觀點一道,構建起獨屬于我自己的設計評價體系。
從我16歲拿到駕照(美國)至今,11臺汽車的累計購買次數,讓我擁有了相比大多數汽車消費者而言更加豐富的私家車選擇和使用體驗。無論是真正意義上屬于我的第一臺雪弗蘭Camaro,還是我目前用于日常代步的路虎攬勝極光和奧迪A6 Avant,抑或是被我視為經典保留至今的梅賽德斯-奔馳SL 550,和蘭博基尼Gallardo,都在某一個時段,和某一種層面上塑造了我對于“好設計”知其然,卻未必知其所以然的主觀價值體系。
從車型品類的層面,轎車、轎跑車、肌肉跑車、GT跑車、性能跑車、SUV、甚至是旅行車和皮卡,我基本嘗試過市面可見的全部汽車品類。而在每個細分領域的車型選擇中,與我結緣的每一臺車,都是自身所在的細分市場里將“個性”彰顯到最為明顯的車型之一。比如盡顯優雅的捷豹XJL旗艦轎車,抑或是突出力量感的福特F-150家用皮卡,集中于一點而非均衡兼顧的美學側重,是我作為消費者的全品類設計考量。
從國別流派的角度,美式肌肉設計、英倫典雅設計、德味豪華設計、意大利性能設計,我的選擇也同樣囊括了幾大主流豪華、超豪華設計派別。而在每種風格的產品當中,能讓我不生起換車的念頭,一直視若珍寶的車型,往往有著非同尋常的設計傳承感。無論是基于甘迪尼曲線而來的上一代蘭博基尼“小牛”Gallardo,還是發源自300 SL的梅賽德斯-奔馳SL 550,都有著足以驚艷一個時代的設計緣起,和數十年一以貫之的經典傳承。
在完成這大多數“碎片”積累的過程里,彼時的我還尚未成為一位汽車媒體人,也并未擁有前文提及的,那種“從二維向三維拓展”的視野躍升。盡管缺乏對于汽車設計的體系化認知結構,但多年的選車用車體驗卻讓我擁有了作為媒體人難以兼得的,對于每一款產品更加長情而全面的感性認知。相比于短則一兩日,長則一兩周的試駕車使用體驗,與一臺自己選擇,并為之買單的汽車以年為單位的相處,會讓我積累很多短時間品評無法獲得的,超越汽車設計基本屬性,轉而向設計與實用、設計與舒適、設計與人的深層關系進發的人文關懷。
這種積累自汽車消費者視角的人文關懷本身,便是與汽車媒體人視角中更為體系化的設計解讀,互為補充的血肉與骨骼。
所以今天,在我草擬這篇特別策劃大綱,并為之寫下拋磚引玉的個人感受的時候,我才真正明白了獨屬于我自己的,對于我眼中“好設計”的綜合評斷:
好的設計,應該有足以沖破時間桎梏的美學張力。它可以是一條曲線,可以是一個輪廓,但它在歷史長河中的每一次出現,都要為每一代受眾帶去對絕代風華的品評與瞻仰,以及對絕倫設計的欣賞與贊嘆。
好的設計,更要注重對人類自我實現的滿足與超越。它可以是一種風格的極致化演進,更可以讓對立存在的兩種情境,以雙生子的狀態合為一處,讓兩份精彩以1+1>2的形式水乳交融。
而在最后,我相信你們已經找到了我藏在“磚石”之后的“璧玉”。蘭博基尼的最新一代的極致化“小牛”,和梅賽德斯-AMG最新推出的SL車型,這兩臺風格迥異,卻同樣充滿傳承魅力與人文關懷的設計佳作,正是讓我自購買之日起保有至今的2012款蘭博基尼Gallardo,和2014款梅賽德斯-奔馳SL 550傳承到今天的最佳答卷。
那么接下來,我的筆墨將交給來自蘭博基尼的汽車技術宗師Maurizio Reggiani,和來自戴姆勒的汽車設計大師Gorden Wagener。在和二位大家逐一進行過產品層面的深入溝通之后,是時候把這個貫穿始終的問題拋給他們了:
什么是“我”眼中的好設計?
- 大家都在看